毕业综合训练是在学生学完所有专业课程,掌握了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开展的专业实践,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毕业综合训练既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育过程,也是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检验。各学院应结合专业特点和具体条件,充分重视、精心组织、加强指导和认真实施各专业的毕业综合训练。
一、毕业综合训练的指导思想
按照“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多元成才”的理念,构建突出产教融合、协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就业能力提升的教育模式,努力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二、毕业综合训练的形式
毕业综合训练的形式由各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和相关教学要求,适当兼顾学生个人意愿进行确定。各类专业除可采取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形式外,还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1.文科类专业可采取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等形式。
2.工科类专业可采取项目设计、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等形式。
3.艺术类专业可采取艺术创作、毕业汇报表演、作品展示等形式。
三、毕业综合训练工作的时间安排
毕业综合训练工作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各学院也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自行安排毕业综合训练时间。
四、毕业综合训练工作的组织管理
毕业综合训练工作,实行校院两级分级管理。教务处、学院职责分别如下:
1.教务处主管全校毕业综合训练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1)统一领导全校毕业综合训练工作,对毕业综合训练进行宏观组织和管理,协调解决毕业综合训练工作的具体问题。
(2)负责全校毕业综合训练教学质量监控和毕业综合训练工作的过程监控,组织检查、评估和经验交流活动。
(3)督促做好毕业综合训练归档工作。
2.各学院工作职责
(1)贯彻落实学校有关毕业综合训练工作的要求和规定,结合学院各专业培养目标,拟订毕业综合训练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安排毕业综合训练教学任务,提供参考性选题,并进行动员。
(2)确定毕业综合训练指导教师,审核毕业综合训练课题。
(3)负责对本学院毕业综合训练质量和工作进度的日常检查和督促,及时研究处理存在的问题。
(4)组织本学院毕业综合训练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
(5)参与毕业综合训练的考核、评估和总结工作,研究解决毕业综合训练环节存在的问题。
(6)负责本专业毕业综合训练总结工作、归档工作,并及时整理和上报毕业综合训练的相关材料。
五、毕业综合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选题要求
1.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选择有一理论水平与实用价值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的题目,以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工作为基础的选题原则上不应小于50%。。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努力钻研,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使选题具有专业性、针对性和一定的创新性。
3.指导教师可以拟定部分题目让学生选择,也可以由学生在专业相关的范围内结合实验、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自行选题,经指导教师同意后确定题目。
4.选题原则上一人一题,对于一个选题由多人合作完成的项目,应有明确的分工,各人有不同的小题目,内容有所侧重。
(二)指导要求
1.指导教师应由熟悉本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行业实践,具有讲师、硕士研究生或相当中级职称以上有经验的教师担任。
2.提倡聘请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行业的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双师型”人员担任学生毕业综合训练指导教师。
3.指导教师应定期进行指导和检查。
4.指导教师应审阅毕业综合训练工作材料,写出评语,根据学生毕业综合训练工作水平给予初步评分。
(三)撰写要求
(1)基本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数据可靠,逻辑合理、顺畅,有一定的独到见解。
(2)学生可选多种类型的题目,但最后必须形成相应的论文(设计)、调查报告、艺术作品、图纸或设计说明书等。
(3)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要求按《曲靖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修订)》执行;毕业综合训练其它形式的撰写规范,由各学院自行统一制定。
(四)答辩要求
1.答辩由各学院负责组织,负责制订答辩细则、评分标准、组织答辩。
2.通过指导教师评审及评阅教师评阅的学生必须进行答辩。
3.答辩小组由3-5人组成,设组长一人,负责制定答辩规则,程序、要求及时间安排、地点和人员等。
4.答辩时,学生应向答辩小组介绍自己完成的毕业综合训练的主要内容实用价值或创新点,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然后回答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
5.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对学生的毕业综合训练及答辩情况进行书面评价,给出答辩成绩。
(五)检测要求
1.除毕业论文(设计)外的其他毕业综合训练形式可不进行论文(设计)相似率检测。
2.论文(设计)相似率检测的要求见学校相关文件
六、毕业综合训练的成绩评定
1.毕业综合训练的成绩按百分制计。
2.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将毕业综合训练材料按要求整理装订成册,交指导教师评审,然后由所在学院指定一名评阅教师进行评阅,最后由答辩小组评分。
3.按指导教师评审成绩(占40%)、评阅人评阅成绩(占30%)和答辩小组评定答辩成绩(占30%)评定出综合成绩。
4.90分及以上毕业综合训练不应超过总数的10%。
5.指导教师或评阅教师给定成绩为“不及格”的学生,不得参加答辩,综合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6.毕业综合训练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学院应给出书面意见,或令其重做、延期通过。
七、毕业综合训练工作结束后,各学院要及时认真进行总结,将相关材料收集整理归档。15周前报送《学院毕业综合训练指导教师备案表》、《学院毕业综合训练质量分析报告》、《学院毕业综合训练总结》等纸质材料及电子版材料到教务处。
八、各学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业毕业综合训练实施方案及细则,报教务处审核后实施。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_____学院_____级本科毕业综合训练指导教师备案表
教务处 制表
指导教 师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职称 | 来源 | 教学或研究方向 | 指导学生姓名 | |
校内 | 外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填表人
曲靖师范学院本科毕业综合训练质量分析报告学院 |
| 专业 |
| ||
班级 |
| 人数 |
| 学院级答辩人数 |
|
毕业综合训练选题 | 毕业论文篇数: 占毕业综合训练的 % | ||||
毕业设计(包括项目设计、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等)篇数: 占毕业综合训练的 % | |||||
社会调查报告篇数: 占毕业综合训练的 % | |||||
艺术作品(包括作品创作、毕业汇报演出等)篇(个)数: 占毕业综合训练的 % | |||||
其它形式篇数: 占毕业综合训练的 % | |||||
毕业综合训练选题来源 | 来自教师科研课题篇数: 占毕业综合训练的 % | ||||
来自社会实践(实验、实习、工程实践、社会调查等)篇数: 占毕业综合训练的 % | |||||
其它来源篇数: 占毕业综合训练的 % | |||||
指导教师情况 | 高级职称人数: 占指导教师人数的 % | ||||
中级职称人数: 占指导教师人数的 % | |||||
外聘指导教师数: 占指导教师人数的 % | |||||
指导教师总数 |
| 指导教师人均指导人数 |
| ||
毕业综合训练成绩评定 | 等级 | 优(90-100) | 良(80-89) | 合格79-60) | 不及格(60以下) |
人数 |
|
|
|
| |
百分比 |
|
|
|
| |
毕业综合训练质量评析(含①开题、指导教师、中期检查与答辩情况;②毕业综合训练整体水平;③提高毕业综合训练质量的意见。)
学院(章)
学院毕业综合训练领导小组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注:用A4纸双面打印报送教务处。
曲 靖 师 范 学 院本科毕业综合训练工作水平评价表
学 院:
专 业:
年 级:
一、评价指标及等级标准
评估 项目 | 评估要素 | 权重 | 评价内容 | 评估标准 | 评估 材料 | 等级 | ||||
A | C |
| A | B | C | D | ||||
保障 条件 (10) | 制度文件 | 4 | 规章制度(如评分标准与评分办法、对师生的具体要求等) | 1.有各学院自身特点的学科、规范的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学校的管理制度。 2.有切合实际的教学进度安排。 | 1.有各学院基本的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管理制度。 2.有教学进度计划。 | 学校制度、学院相关制度文件 |
|
|
|
|
物质保障 | 6 | 1.参考资料 2.设备与器材 3.教学经费 | 1.各学院备有的工具类手册、有一定量的文献资料。 2.实验仪器设备、材料及计算机软硬件能满足综合训练要求。 3.经费能满足综合训练要求。 | 1.各学院有基本的工具类手册、有一定量的文献资料。 2.有基本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材料。 3.经费能基本满足综合训练要求。 | 参考资料、仪器设备、材料、经费领用记录表及统计表。 |
|
|
|
| |
师资 队伍 (10) | 师资结构 | 5 | 1.职称结构 2.年龄结构 3.首次指导教师人数比 | 1.高职教师比≥50%。 2.30岁以下指导教师比≤30%。 3.首次指导教师比≤20%。 | 1.高职教师比≥30%。 2.30岁以下指导教师比≤50%。 3.首次指导教师比≤30%。 | 指导教师相关统计表(比如:导师备案表、科研论文成果统计表等) |
|
|
|
|
学术水平 | 5 | 1.科研成果 2.教学成果 | 1.教师主持参与的课题人数比≥40%。 2.发表过论文的人数比≥80%。 | 1.教师主持参与的课题人数比≥20%。 2.发表过论文的人数比≥50%。 | ||||||
指导 过程 (30) | 指导情况 | 10 | 1.指导态度 2.指导方法 3.人均指导学生人数 | 整体能做到: 1.工作认真负责,治学严谨,每周指导次数2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 2.指导过程中因材施教。 3.人均指导学生人数≤5。 | 整体能做到: 1.工作比较负责,教学态度严谨,每周指导次数1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 2.指导过程中基本做到因材施教。 3.人均指导学生人数≤10。 | 听取学生反映、指导过程记录、导师备案表 |
|
|
|
|
学生情况 | 10 | 1.独立工作情况 2.进度执行情况 3.学风 | 绝大多数学生能独立完成全部工作量和按进度要求进行,无违纪现象事故现象。 | 大多数学生能独立完成全部工作量和按进度要求进行,无严重违纪现象事故现象。 | 抽查 |
|
|
|
| |
答辩情况 | 5 | 1.答辩的组织安排 2.评分标准 3.评阅情况 | 答辩委员会(小组)组成合理、答辩组织严谨,安排科学合理;评分标准掌握严格,评分办法科学;有严格的评阅程序,评阅认真,评语准确。 | 答辩委员会(小组)组成基本合理、答辩组织较好,安排有序;能掌握评分标准,评分办法比较科学;有评阅程序和评阅人,能写出评语。 | 原始记录 |
|
|
|
| |
总结情况 | 5 | 1.总结与自我评价。 2.归档情况 | 各学院认真总结工作,材料规范归档。 | 有总结材料,材料做到归档。 | 总结及相关材料、档案 |
|
|
|
| |
成果 质量 (50) | 选题质量 | 10 | 1.选题指导思想 2.选题的目的要求 3.选题难度 | 1.师范类专业教育学科篇数比≥80%。 2.非师范专业学科专业篇数比≥80%。 3.选题新颖有较强的科学性专业学科篇数比≥10%。 | 1.师范类专业教育学科篇数比≥40%。 2.非师范专业学科专业篇数比≥40%。 3.选题新颖,题目贴切,有较强的科学性专业学科篇数比≥5%。 | 开题报告、毕业综合训成果、指导教师评语 |
|
|
|
|
能力水平 | 25 |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 紧紧围绕所定选题,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很好的综合运用,知识面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占毕业综合训练总数比≥80%。 | 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毕业综合训练中且运用基本得当,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占毕业综合训练总数比≥60%。 | 毕业综合训成果、答辩成绩评定表 |
|
|
|
| |
调研及运用文献资料能力 | 调研报告(文献综述)内容完整,层次清楚,文字简洁通顺,实验数据准确充分,有一定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独立检索文献资料, 毕业综合训练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在20种以上;占毕业综合训练总数比≥80%。 | 调研报告(文献综述)内容基本完整,实验数据基本准确,独立检索文献资料,引用参考文献在10种以下;占毕业综合训练总数比≥80%。 | ||||||||
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 | 整体思路清晰,结构合理,研究方案完整有序;占毕业综合训练总数比≥80%。 | 整体思路清晰,结构合理,研究方案完整有序;占毕业综合训练比≥60%。 | ||||||||
格式规范 | 5 | 1.格式 2.图表 | 完全符合综合训练格式规范的毕业综合训练占总数比≥90%。 | 完全符合学校综合训练格式规范的占毕业综合训练总数比≥60%。 | 综合训练成果、答辩成绩评定表 |
|
|
|
| |
创新性和成果价值 | 10 | 1.创新性 2.应用价值 | 1.综合训练结合专业特点、形式多样。 2.综合训练具有独到的见解,创新意识强,有较强的应用价值的毕业综合训≥10%。 | 1.综合训练结合专业特点、形式单一。 2.综合训练创意一般,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毕业综合训≥50%。 | 综合训练成果、答辩成绩评定表 |
|
|
|
|
二、评价结果与等级说明
1、评价总成绩为100分, 是各项所得分数之和。
2、各项所得分数=该项分数值×该项等级值。评估标准中达不到A而超过C的为B,达不到C的为D。分数值即表中各项所列出的对应分数,等级值即各项所得的等级所代表的百分比(评分范围:A 90-100,B 80-90,C 60-80,D 60以下)。
3、评价最终结果分为五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4、等级划分标准:优秀:总成绩≥90分;良好:90>总成绩≥80分;合格:80>总成绩≥60分;不合格:总成绩<60分。
评价 等级 |
|
评 语 |
学院责任领导签名: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