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130503
学科门类:设计学类
主干学科:建筑及环境设计方法学、人机工程学、材料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熟练掌握环境设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发展潜能大,并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艺术学校从事环境设计或教学、研究工作,在艺术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并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学习奠定基础。
二、培养规格
1. 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信、求实,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工作。
2. 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科研方法,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设计创新思维意识,能清晰地表达设计思想,熟悉室内外环境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3. 具备较强的空间表现能力,能用草图、图纸、模型、效果图和计算机图形技术生动、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掌握基本的摄影技能,熟练掌握多种设计软件,熟悉材料及加工工艺,具备综合应用CAD/CAM/CAE/3DS手段进行室内外环境设计的基本能力。
4.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各交叉学科的知识,具有适应相邻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5. 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与文字表达能力。
6.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运用能力,具备国际化视野。
7. 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够熟练运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表格及图像处理;能够熟练运用专业软件解决本专业领域的问题;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各种信息。
8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体育等方面广泛的知识或兴趣,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9. 心理素质好,身体健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课程结构体系
本专业课程结构分为理论教学和综合性实践教学两部分,其中理论教学包括通识教育课(通识教育基础课、通识教育主干课、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师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选修课、专业任选课)三个教学平台。综合性实践教学类包括入学教育、军训及军事理论教育、社会实践、专业见习、专业实习、课外素质拓展、创新与创业实践、专业技能训练与测试、毕业设计等部份。
四、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包括入学教育、军训及军事理论教育、专业见习及艺术考察与实践,教育实习、课外素质拓展、创新与创业实践、专业技能训练与测试、毕业设计与展示等,具体安排如下:
1.入学教育
安排在第一学期入学后进行,时间为1周。入学教育原则上安排在实习基地进行,旨在让学生了解专业性质与课程设置,增强对环境设计专业和设计师职业的感性认识,对今后四年学习与生活有正确规划;了解学校相应规章制度与政策,明确自身权利与义务;熟悉校园环境,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接受正确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塑造人文主义情操。
2. 军训及军事理论教育
安排在第二学期开学后进行,时间为2周。军训及军事理论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3.社会实践
安排在一、二、三学年寒暑假及节假日进行,时间累计不少于3周。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环节,旨在增强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对社会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寒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团支部、学生会组织的社团活动;参与国内外各级艺术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义工服务等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4. 专业见习及艺术实践与考察
安排在第2—6学期17—18周,共5周。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团队意识提高认识及观察能力,在实践中促进设计技能的强化,提升设计能力。特进行外出专业见习。由专业教师带队组织协调,考察期间需完成相应作品,考察结束后需举办设计与实践考察成果展示。
5.专业实习
安排在第八学期,时间不少于12周。通过实习深入企业、公司和设计单位进行实践课题项目设计或生产实践,学习和掌握该行业的相关实践知识与技术,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检验并提高自己的设计实践能力;针对毕业设计任务的内容,了解施工、设计中的实际情况,收集相关资料,为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做好准备、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实践基础。通过实习让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于毕业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尽快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6.创新与创业实践
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除取得普通话、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等相关资格证书外,鼓励学生参加其它职业资格或专业职称考试、学科竞赛与创业实践、科研创新实践、科研论文(设计作品)创作等各类创新与创业实践活动,并至少取得3学分,超过学分可以冲抵通识教育选修课学分。
7.专业技能训练与测试
专业职业技能训练旨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掌握其他相关专业技能的能力,使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极大地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和拓宽就业渠道。设计师职业技能训练由美术学院组织,要求通过培训学习,将掌握现代流行的设计理念,熟悉整个操作程序;能独立进行平面广告招贴海报的设计,独立对家庭居室进行设计,基本具备对写字楼等公共空间的设计能力;训练内容包括掌握手绘制图、电脑制图的实际技能。
专业技能训练测试项目包括项目功能分析;项目设计方案;细部构造设计;施工图绘制;施、竣工技术等,每学期根据教学情况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及测试。
8.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按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指导规范执行,指导学生进行主题性设计说明书和设计方案的写作,配合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设计安排在第七、八学期进行,设计与答辩等工作集中安排时间课内4周,课外8周完成。
五、学制、学时与学分
1.学制:标准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区间为3—6年。
2.学时与学分:课堂教学2854学时,139学分,实践教学26学分,合计165学分。
六、毕业条件、学位授予与学位课程
1.毕业条件:学生在规定年限内,完成本专业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要求,且平均学分绩点达到规定要求方能毕业。
2.学位授予:取得毕业资格且学分绩点达到学位条件要求的毕业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3.学生选修其它专业双学位课程达到规定学分,并完成该专业的毕业论文,符合双学士学位授予条例的,学校颁发双学士学位证书。其中,符合学校辅修条例的,学校发给辅修专业证书。
4.学位课程:中外建筑史、构成基础、造型基础、计算机制图、人体工程学。
七、课程设置结构体系表
教学类别 |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应修学分 | 学时数 | 学分比重 | 学时比重 | |||||
理论 | 实践 | 理论 | 实践 | 理论 | 实践 | 理论 | 实践 | ||||
理论教学 | 通识教育 | 通识基础课 | 必修 | 28 | 11 | 572 | 294 | 17% | 7% | 20% | 10% |
通识主干课 | 选修 | 8 | 0 | 128 | 0 | 5% | 0 | 4% | 0 | ||
通识选修课 | 选修 | 4 | 2 | 64 | 32 | 2% | 1% | 2% | 1% | ||
学科基础 | 学科基础课 | 必修 | 9 | 10 | 132 | 284 | 5% | 6% | 4% | 9% | |
专业教育 | 专业基础课 | 必修 | 16 | 20 | 250 | 490 | 10% | 12% | 9% | 17% | |
专业方向课 | 选修 | 7 | 15 | 122 | 270 | 4% | 9% | 6% | 9% | ||
专业任选课 | 选修 | 5 | 4 | 56 | 160 | 3% | 2% | 1% | 6% | ||
小计 | 77 | 62 | 1324 | 1530 | 47% | 38% | 46% | 54% | |||
实践教学 | 入学教育 | 必修 | 1周 | 1学分 | |||||||
军训及军事理论教育 | 2周 | 2学分 | |||||||||
专业见习(艺术实践与考察) | 5周 | 5学分 | |||||||||
专业实习 | 12周 | 4学分 | |||||||||
社会实践 | 寒假、暑假 | 1学分 | |||||||||
创新与创业实践 | 课余9周 | 3学分 | |||||||||
课外素质拓展 | 课余6周 | 2学分 | |||||||||
技能训练与测试、课外跟师 | 课余12周 | 4学分 | |||||||||
毕业设计与展示 | 课余12周 | 4学分 | |||||||||
小 计 | 26学分 | ||||||||||
合 计 学 分 | 165(其中,实践教学学分为93,占总学分56%) | ||||||||||
备注:。 |
八、教学时间计划总表
项目 学期、周数 | 一 | 二 | 三 | 四 | 合计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授课周数 | 18 | 17 | 17 | 17 | 17 | 17 | 18 | 16 | 142 | |
入学教育 | ① | 课余①周 | ||||||||
军训及军事理论教育 | ② | 暑假②周 | ||||||||
专业实习 | 12 | 12 | ||||||||
专业见习(艺术实践与考察) | 1 | 1 | 1 | 1 | 1 | 5 | ||||
毕业设计与展示 | 课余12周 | ※ | ||||||||
考 试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16 | |
专业技能训练与测试 | ④ | ④ | ④ | 课余12周※ | ||||||
社会实践 | ① | ① | ① | 寒、暑假③周 | ||||||
创新与创业实践 | ③ | ③ | ③ | 课余⑨周※ | ||||||
课外素质拓展 | ② | ② | ② | 课余⑥周※ | ||||||
教育周数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18 | 158 | |
寒、暑假 | 6 | 6 | 6 | 6 | 6 | 6 | 6 | — | 42 | |
合 计 | 52 | 52 | 52 | 44 | 200 |